“楷書、行書、隸書我都會,隸書很有趣,行書符合我的性格。”已參加“墨緣書畫社”3年的團員王璟玥,是一名多項書法榮譽加身的書法愛好者。王璟玥稱,自己自小學2年級就開始學習書法,初一即加入了書畫社,從楷書到隸書、行書的學習,都是自己主動要求的。日常練習書法不僅可以修身養(yǎng)性、提高注意力,其硬筆書法也得到了提高,讓自己變得愈加自信起來。
“練習書法可以改變孩子們浮躁的性格。”濟寧學院附中高新校區(qū)教務主任、書法教師孔凡建說,在多年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很多學生因書法而發(fā)生著改變,原來“淘氣鬼”變得主動要求學習新字體,還能專心聽講,這讓他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臨摹原碑帖學字神韻
在校學生斬獲多獎
“書法是中國之魂,是弘揚傳統經典文化的根基之一。”濟寧學院附中高新校區(qū)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新寬介紹,學校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將書法作為普惠性校本課程予以開設,小學設寫字課,初中設書法課。同時,投資60萬元打造“墨緣書畫社”,并面向校內富有書法天賦的學生予以招募、重點培養(yǎng),實現書法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在推進書法教學中,我們采用點、面結合的方法。”孔凡建稱,所謂“點”指,依托優(yōu)秀師資授課,學校擁有省市級書法家協會會員多名,具備豐富的書法教育師資力量。而“面”則為多方位、多角度將書法融入學生生活,每周開設一節(jié)書法課,每天一節(jié)書法小自習,每周一次書法興趣小組活動,讓學生實時受到書法氛圍的熏陶,提升審美水平,提高書寫水平。
此外,針對社團的成員,教師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在以楷書學習為基礎的前提下,根據學生個人喜好及擅長方面,教授多種字體,開闊學生視野。
“傳統書法課程多以現代名家字帖臨摹為主,其字體多帶有個人色彩,與古代名人字體存在些許差異。”孔凡建說,“天下漢碑半濟寧”,采用不同年代原碑、原帖的臨摹方式授課是濟寧學院附中高新校區(qū)一大授課特色,讓學生遵循古人筆跡,書寫出更具張力的字體,是學生能在全國各大書法比賽中斬獲多獎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