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鼎資本創(chuàng)始人李鑫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就坦言,生鮮電商對資本來說,目前已經是一個風險比較高,投入與產出不是那么理想的行業(yè)。“我們不再關注這塊是因為巨頭已經在里面,例如上市公司永輝已經在涉足這一領域,二是不論是冷鏈、運輸還是O2O,都已經有非常多的公司做了布局,這行目前已是高度競爭行業(yè),邊際效應減邊際成本空間已經不是很大。”
資本投資依然在謹慎展開,據易配菜蒲姓負責人透露,業(yè)務主要在深圳的易配菜已拿1000萬-2000萬的天使。
機構如何研判生鮮電商盈利路徑?
在每日優(yōu)鮮創(chuàng)始人兼CEO徐正看來,一些機構投資的生鮮電商之所以一直兜兜轉轉,遲遲打不開局面,大多是栽在了三個問題上:團隊能力不強、時機不對、模式不對。要想在未來實現盈利,必須解決好這三個問題。
徐正認為,生鮮行業(yè)對人才結構的需求跨度很大,要懂農業(yè)的、要懂互聯網的,還要懂大規(guī)模物流管理的,這些人才單找都容易,湊在一起就很難。
其次是時機,生鮮市場一直難以打開,在徐正看來還有一個原因:需求端的規(guī)模遲遲沒有起來。過去家中的買菜權多掌握在媽媽、奶奶輩手里,她們更傾向于去線下購買生鮮,而生鮮電商的目標群體則更多是熟悉互聯網的80、90后。所以,過去十年,生鮮電商們一直在苦苦等待生鮮采購權的更替。
另外,若模式不對也會導致資本押寶的生鮮電商項目栽跟斗。
過去生鮮電商存在的最大的問題——— 復用其他品類電商的套路:用戶是流量思維,物流是中心倉,商品要做全。做生鮮電商,最大的難點是,要走出經驗主義誤區(qū)。過去其他品類電商有過很多成功案例,然后被商學院提升至理論的高度,再塞到學生的腦子里。這些理論都是有特定場景和環(huán)境的,如果簡單地“拿來主義”,復制到生鮮電商上,很可能就擰巴了。
觀點
生鮮電商具備哪些特性更易融資?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艾媒咨詢的統計數據均顯示,2016年國內生鮮電商市場的融資總額約為60億元,整體與2015年基本持平。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在2012~2015年間,生鮮電商融資事件不斷增多,在2015年達到頂峰。
曹磊表示,“生鮮電商的市場增長依舊很強勁,即使是資本寒冬都阻擋不了投資者的熱情,生鮮電商已進入巨頭角逐階段”。據悉,BAT等互聯網巨頭開始在該領域進行布局,如阿里巴巴投資易果生鮮,騰訊投資每日優(yōu)鮮,京東投資天天果園,百度投資我買網。
生鮮電商為何如此受資本青睞?根據Analysys易觀發(fā)布數據顯示,預計在2017年,中國生鮮電商交易規(guī)模將達到1449.6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8.6%。預計到2019年,中國生鮮電商交易規(guī)模將達到3506.08億元人民幣。
至于具備哪些特性的生鮮電商更容易融資?艾媒咨詢CEO張毅認為,由于生鮮產品保鮮期較短,在生鮮電商產業(yè)鏈中,優(yōu)質的生鮮產品品質和完善的供應鏈管理,是企業(yè)做好終端服務的關鍵。產品、用戶、物流作為生鮮電商主要關注的三要素,如何保證品質與供應成本之間的平衡,具有完善盈利模式的生鮮電商,是投資方考察項目時主要參考維度之一。 2/3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