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易:林博士告訴我們,有個概念對于普通大眾來說,是有必要知道的,一般而言,在計算機行業(yè)里,1個字節(jié)等于8個比特,網速按照寬帶的八分之一進行換算,就是1個字節(jié)等于8位,即1兆帶寬可以提供1兆的八分之一的網速,也就是125KB每秒,通俗的講,平時我們常說的10兆、20兆的寬帶,它只是個理論上的數值,實際上使用中,除去傳輸損耗,10兆寬度使用速度應該會不低于1兆每秒,20兆帶寬使用速度會不低于2兆每秒。
影響網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北京郵電大學科學技術發(fā)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鄧中亮教授解釋,按照測試標準來看,運營商承諾的帶寬是從運營商網關到用戶端的帶寬,也就是我們說的“上網最后一公里的帶寬”,從一些專業(yè)人員的測試結果來看,這一路徑的帶寬是基本達標的。但是用戶日常上網時,實際需要經過多段路徑,“最后一公里”外的路徑,并沒有辦法保證用戶的網速,而且,實際上網人數太多,而服務器接入能力又有限,因此導致用戶實際能夠享受的帶寬達不到要求。
對于寬帶測速,鄧教授也解釋了,早在2012年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就發(fā)布了“寬帶速率測試方法、固定寬帶接入”和“寬帶速率測試方法 用戶上網體驗”兩項標準,對寬帶速率測試條件做了詳盡的規(guī)定,網絡上出現的眾多測速工具,只能說明用戶目前的網絡狀態(tài),同樣的測速工具,在不同的區(qū)域,不同的時間段,測定結果肯定也是不一樣的。
鄧中亮:原因是什么呢?它不能測單端,它要測兩端,從用戶端到服務端這個過程的速度,影響的因素就很多,這個過程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可能對你產生影響,所以它測速只是可信的,對你的用戶體驗是不完全一樣的。
關于這一話題,《天天315》編輯曉易和鄭傳鍇律師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主持人:你們有過對網速糾結的體驗嗎?采取過什么行動去提高網速?
曉易:我自己也碰到過網速時好時壞的情況,但是李先生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并不是網速的問題,而是退款的問題。為什么企業(yè)會把這個條款如此明確的寫在網頁上,他們的片區(qū)經理卻對此一概不知,而且知道了以后還拒不執(zhí)行?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態(tài)度?如果沒有消費者用這樣的條款去維護自己的權益,那么以后再遇到類似的情況,商家還會找這種理由推卸責任。我們難道就應該忍氣吞聲嗎?
主持人:如果該公司在自己的官方網頁上明示“7天無理由退款”,是否意味著所有片區(qū)都應該遵守此規(guī)定?如果有的片區(qū)沒有遵守,他是否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鄭傳鍇:首先,如果它明示了“7天無理由退款”的條款,這種特別承諾是有效的。另外,消費者如果基于這一條款要求進行退款,至少應該證明以下兩點:第一,企業(yè)確實曾經在它的店堂告示或者網站上面做出過相應的承諾;第二,消費者曾經在安裝后七日內提出過退款申請。只要消費者可以證明這兩點,企業(yè)應該履行對消費者的承諾,給消費者全額退款。
曉易:現在已經過了七天了,李先生還可以繼續(xù)申請退款嗎?
鄭傳鍇:退款是可以不斷申請的,但是首次提出應該在7天之內。
曉易:消費者確實可以證明這兩點。
主持人:如果這兩點都符合,長城寬帶是否必須給他退款?
鄭傳鍇:按照目前的法律規(guī)定,我們應該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但是這還是取決于消費是否愿意拿起法律武器去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主持人:從法律的角度來看,注明有“七天無理由退款的”但是找各種理由不給退錢,這算是違約嗎?
鄭傳鍇:這確實是一種違約行為。
主持人:對于寬帶服務的相關標準和規(guī)定,您認為如何規(guī)范才能做到讓消費者滿意又讓運營商可操作呢?
鄭傳鍇:首先,從維權的方式上來講,消費者可以向當地的消協申請調處或者進行舉報,然后還可以向電信部門反映相應的情況。當然,消費者也可以依據電信服務合同向法院提起相關的訴訟。另外,從證據的角度來講,公證肯定是最好的選擇,但是由于公證本身的成本過高,消費者也可以采用更加客觀準確的方式來記錄當時的網絡狀況,甚至可以要求電信運營商的工作人員到現場來進行測試,并保留測試的相關數據。 2/3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