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四川卷中也有一道讀圖的題:
“為展示‘走進漢字歷史,探究字形變化’的研究性學習成果,請給下面的《漢字字形演變表》配寫一段說明性文字,介紹漢字字形的演變特點。”
題目為學生呈現(xiàn)了“車”、“受”、“為”、“馬”、“魚”等漢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演變。
這道圖文轉換題既考查了考生對圖表的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又傳達了中國優(yōu)秀的漢字文化,展示出了語言、文化綜合型試題的設計模式。
此外,廣東、遼寧等省份的試題中涉及了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照片、漫畫、流程圖等讀圖、讀表題,這種考查是對以往考試方式的有力補充,能很好地考查考生閱讀多種形式的信息,并運用語言進行分析和總結的能力,引導考生拓寬閱讀的視野,面向迅速發(fā)展的時代、社會需求,提高綜合素質。
“信息化時代對人才的要求與過去5到10年相比已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這就要求考試內容做出相應的調整并體現(xiàn)出這些變化”,姜鋼說。曾經(jīng)在中國流行那么多年的科舉考試最終退出歷史舞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其內容和形式變得越來越僵化了,“所以,高考不但形式要進行改變,同時考試的內容也要與時俱進”。(記者樊未晨)
2/2 首頁 上一頁 1 2 |
我來說說() |
|
上一篇:農(nóng)業(yè)部:嚴防轉基因品種冒充非轉基因品種審定 |
下一篇:我國首個胃癌口服藥獲國際認可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