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淅瀝,春寒料峭。4月10日上午,幾個“紅馬甲”有說有笑,急匆匆地走在鄉(xiāng)間小路上,徑直來到琉璃寺鎮(zhèn)西馬村一戶困難群眾家。“這么冷的天,還下著雨,你們怎么來了?快點進屋暖和暖和。”困難群眾董紅蘭連忙邀請“紅馬甲”進屋坐下。原來是琉璃寺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便民服務志愿者”幫扶團隊將為董紅蘭辦好的慢性病證送到了家里。“之前多虧王大江主任幫我申報了慢性病證,這幾天,我正打算去門診拿藥,正需要這個證,你們太貼心了,還給我送來了,謝謝你們。”董紅蘭接過“便民服務志愿者”琉璃寺鎮(zhèn)居民醫(yī)保辦主任孫林俊送來的慢性病證,激動地說道。
這只是琉璃寺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黨建+志愿服務”活動,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xiàn)“微心愿”,集中統(tǒng)一辦理慢性病證,并送證上門的一個縮影。
“主動”幫扶,困難群眾少跑路
“多虧了于書記,他三天兩頭往家里跑,知道我需要這個證,主動給我講政策,幫我申報,我很感謝他。”拿到慢性病證的閆宗林高興地說道。今年82歲的閆宗林,家住焦莊村,去年12月份確診為直腸癌,但因本人不識字,大兒子有殘疾,小兒子不識字,其慢性病證的辦理存在很大困難,閆宗林為此一籌莫展。“黨員志愿者”琉璃寺鎮(zhèn)黨委委員、紀委書記于旸在走訪過程中了解到他的焦慮,主動幫他填寫《聊城市醫(yī)療保險門診慢性病證治療審查表》,又把表送到鎮(zhèn)居民醫(yī)保辦公室進行初審,再由居民醫(yī)保辦提交到縣里審核、辦理,徹底消除了他的焦慮。
“對符合辦理條件的慢性病患者,由‘便民服務志愿者’幫扶團隊指導其填寫《聊城市醫(yī)療保險門診慢性病證治療審查表》,暫不能提供依據(jù)的,建議其到縣人民醫(yī)院或縣中醫(yī)院進行診療,出具相關依據(jù),對確實不符合辦理條件的做好解釋說明工作,讓困難群眾心里明明白白的。”琉璃寺鎮(zhèn)扶貧辦主任李長恒說道。
“通過前期排查,對長期臥床、年齡大、距離政府遠等不方便辦證的困難群眾,由我們的‘黨員志愿者’幫扶團隊上門為其填表,并報送居民醫(yī)保辦,慢性病證辦好后,再由 ‘便民服務志愿者’幫扶團隊將慢性病證送到其手中,志愿幫扶下沉,換來了困難群眾少跑路。”分管扶貧工作的琉璃寺鎮(zhèn)黨委副書記王振說道。
“接單”幫扶,困難群眾笑開顏
“俺媳婦患腦血栓后,在門診拿藥一年要花五六千,我給鎮(zhèn)上打了個電話說了我的困難,郭麗娜上門幫我申報的慢性病證,辦好后還給我送到了家中,現(xiàn)在好了,我這一年在門診拿藥也就花費1000多,我太感謝她了。”王屯村的困難群眾吳雪華的丈夫王紹忠笑著說道。
“我們設置了服務熱線,困難群眾可以通過撥打熱線表達訴求,黨員志愿者接到群眾熱線后,及時傳達給相關部門的志愿服務團隊,為其達成心愿。”琉璃寺鎮(zhèn)宣傳辦主任楊東說道。
“作為‘便民服務志愿者’幫扶團隊為貧困戶辦證、送證,不僅能拉近與群眾的距離,還能及時為困難群眾宣傳慢性病報銷的相關政策,讓困難群眾了解政策、理解政策,是我們的職責所在,同時,也能提高我們窗口單位的服務質(zhì)量。”孫林俊主任笑著說道。
自去年9月份以來,琉璃寺鎮(zhèn)采取“幫扶下沉、集中排查、集中辦證、送證上門”的方式,對全鎮(zhèn)332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患長期慢性病的197名患者逐一篩查,逐個上報,統(tǒng)一辦證,確保醫(yī)保政策真正落到實處。今年年初,琉璃寺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又結合脫貧攻堅工作,制定了志愿服務“菜單”,主動將實現(xiàn)困難群眾“微心愿”作為活動內(nèi)容,黨員志愿者主動服務,在走訪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上報問題,為他們解決問題;困難群眾也可以撥打志愿服務熱線,或在民生三務通app上向我們表達訴求,按照“群眾派單、組織領單、黨員接單”的“服務訂單認領體系”,派出相關部門的志愿服務團隊為他們解決困難。
“通過‘黨建+志愿服務’這種活動方式,為困難群眾辦證、送證上門,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實現(xiàn)了困難群眾的‘微心愿’,也確保了醫(yī)保政策及時落地,減輕了他們的負擔,提升了困難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分管居民醫(yī)保辦公室的琉璃寺鎮(zhèn)人大副主任劉敏說道。
(賈文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