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羊里鎮(zhèn)西魏莊村71歲老黨員王洪儒每次來到村里的油桃大棚,看著長勢良好的油桃樹苗,他心里別提多恣了。自從年前村里流轉(zhuǎn)土地建設(shè)油桃大棚以來,時不時到這里轉(zhuǎn)轉(zhuǎn),已經(jīng)成為王洪儒的生活習慣。
“一來看看自己種了一輩子的地,二來看看這凝聚著全村老少爺們心血的‘油桃樹’。”王洪儒說。
時間回到2019年。經(jīng)過多方考察和積極對上爭取,西魏莊村決定利用中央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jīng)濟資金建設(shè)3座優(yōu)質(zhì)油桃大棚。正當村“兩委”班子甩開膀子準備大干一場的時候,項目卻差點因為“土地”擱了淺。
原來,建設(shè)油桃大棚需要流轉(zhuǎn)10畝土地。經(jīng)過實地考察,村里決定在村西面征用土地。一開始,得知村里要上新項目,被占土地村民都表示支持,可當每年700元一畝的土地租金外加青苗補償?shù)姆桨敢怀鰜,不少村民心里打起了退堂鼓?/p>
“補償太‘低’,不劃算。”有村民私下說。
“項目早一天落地,村子就早一天受益,老百姓也能得實惠。”了解到這一情況,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王玉峰準備帶領(lǐng)村“兩委”干部挨家挨戶到村民家中做工作。這時,幾名不速之客的到來,將村“兩委”一班人“堵”在了辦公室。
到訪之人不是外人,是村里的3名黨小組長:王仁昌、魏廣同和王洪儒。
“你們村干部整天跑里跑外,忙前忙后的,我們都看在眼里。做村民思想工作的事交給我們。”3名黨小組長主動請纓。
隨后,3人根據(jù)“六級聯(lián)動”黨員聯(lián)戶分工,開始做起村民的工作。而在這其中,王洪儒顯得格外有信心。
為啥?于情,說起對土地的感情,在村“兩委”干了一輩子“干部”的王洪儒一點不比其他村民差。于理,王洪儒自己也有1畝多地在流轉(zhuǎn)土地區(qū)域之內(nèi),并且心里早有自己的一筆賬,他自信能說服村民。
“一年700元的土地租金外加你這青苗補償,算不錯了。我給你算筆賬,你像我,之前這一畝地,租給別人種,也就200來元的租金。就是自己種的話,種玉米一年頂多混1100來元,種花生也就1400來元,這還不刨除人工費。扣除人工費的話,收入到不了700元。再說了,像你,把土地租出去,把原先種地的工夫拿出來打個零工,一天怎么不得五六十元。還有,如果不愿出去,下一步,咱村里的大棚成了規(guī)模,稍微培訓培訓,到大棚里打打工,家門口就能就業(yè)。這是個人方面。對村里來說,弄這個大棚項目,是為了壯大村集體經(jīng)濟,村里有錢了才能更好地為咱老百姓干事,最終受益的還是咱老百姓。你得算這個經(jīng)濟賬、長遠賬。”在自己聯(lián)系的一戶村民家中,王洪儒的一番話把村民說得口服心服。
這筆“明白賬”很快傳到其他村民耳中。在3名黨小組長的共同努力下,涉及土地的村民全都放下了包袱,項目建設(shè)得以順利進行。
“得益于區(qū)、鎮(zhèn)部署開展的‘六級聯(lián)動’工作,在疫情防控、‘三資’清理等工作中黨員的身影隨處可見。特別是這3名黨小組長,更是沖鋒在前、主動示范,在他們的帶領(lǐng)下,普通黨員和群眾也都動了起來,積極參與村子建設(shè)發(fā)展,村‘兩委’干部、黨員和群眾的距離更近了。”王玉峰說。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下一步,西魏莊村將再規(guī)劃建設(shè)7座大棚,到時候,村里的黨小組長和黨員們又有的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