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一開始極力反對,“怎么可以把弟弟的身體捐出去,起碼也要入土為安”。但一想到弟弟給他講的那些課本故事,她也理解了弟弟的心愿,“他可以以另外一種方式活著。”
四年級的語文課本上有兩篇文章:一篇是關于器官捐獻的《永生的眼睛》,一篇是關于骨髓捐獻《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后者告訴同學們:一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需要配對骨髓,一名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班主任宛霞在教授這兩篇課文的時候,喜歡給學生們拓展,希望他們能夠?qū)W到更多做人的道理,“她問同學們,假如這個人是你的話,你會怎么做呢?”
“耀藝在班上很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愿意學那些善良的事情。”宛霞說,“我在想,會不會是課本故事對他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梁耀藝的腦袋瓜里,他常?吹竭@個世界上有很多人在做好事,“我覺得他們都很偉大,我也想做一個偉大的小孩。”
躺在病床上的耀藝看著自己被病魔侵蝕的身體,他告訴媽媽,他想成為一名醫(yī)生,這樣就可以救治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免于病痛。這是他第三次改變理想,因為醫(yī)生是個偉大的職業(yè)。
年僅11歲的梁耀藝最終未能實現(xiàn)自己的偉大理想。他選擇以另一種方式去延續(xù)自己的偉大夢想。數(shù)據(jù)顯示,梁耀藝是深圳第142位多器官捐獻志愿者,也是深大醫(yī)學院第158位“無語體師”捐獻志愿者。
致敬偉大的小孩!致敬!偉大!這成為眾多網(wǎng)友評論的網(wǎng)絡熱詞。
“平凡的生命,偉大的壯舉!致敬小朋友,相信你在天堂也會受到應有的尊敬和快樂的。”網(wǎng)友zpxzyd說。
網(wǎng)友浪跡天涯1972表示,雖然器官捐獻每天都在全國上演,但對任何一個捐獻者的家庭來說,都是一件天大的事情,讓我記住他們吧,那些可敬的人!(新華社“中國網(wǎng)事”記者周強) 2/2 首頁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