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母愛,是母親用生命寫就的亙古詩篇;母愛,是我們內(nèi)心永恒清晰的心靈烙印。在母親節(jié)即將到來之際,讓我們一起通過身邊一幕幕溫馨感人的故事,來共同感受這高厚如天、深廣過海的母愛。在這個最偉大的節(jié)日到來之際,一起致敬母親!
母親就要到了,看完這個故事為她點個贊吧
43年,“最美媽媽”陪兒子慢慢變老
67歲的劉淑英是環(huán)翠區(qū)張村鎮(zhèn)劉家疃村一名普通農(nóng)民。43年前,時年24歲的她生下了一個男孩,然而,孩子卻不幸患上了小兒麻痹癥。此后43年間,她一直悉心照顧著孩子,直到兒子也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老小孩”……
多次求醫(yī)無果,43歲的兒子智力相當于七八歲的孩子
劉淑英和老伴劉炳昌一共育有3個子女,劉軍科排行最大。由于幼年不幸患上小兒麻痹癥,導致他智力和身體受損,成年后不會說話,走路也不穩(wěn),只能通過面部表情和手勢表達喜怒哀樂。
“那天晚上孩子哭得很厲害,我們以為他是接種天花疫苗不適,也沒太在意。”談及兒子的患病經(jīng)過,劉淑英回憶說,43年前的一天,出生才三個月的劉軍科發(fā)了一次高燒,吃藥退燒后看似很正常。直到一歲多時,他還不會走路說話。劉淑英帶他去看醫(yī)生,結(jié)果被告知劉軍科患上小兒麻痹癥。從那以后,劉淑英和丈夫便四處打聽為孩子治病的方法。
“8歲那年,我們聽說淄博有家醫(yī)院能治療小兒麻痹癥,就帶孩子去看。做了一次大手術(shù)后,他總算能勉強行走了。”劉淑英無奈地搖了搖頭,隨后又長長嘆了口氣:“唉……不過,今年都43歲了,智力卻還像個七八歲的孩子。”
兒子為她留了3個包子,她感動得直流淚
為了照顧劉軍科,劉淑英費盡了心思。從劉軍科出生到現(xiàn)在,40多年來,她每天都是天一亮就起床。
劉淑英每天起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花5到10分鐘的時間,為劉軍科穿衣服,然后攙著他上廁所。如今,當母親為自己穿衣服時,劉軍科配合得很默契,只是年近七旬的劉淑英卻顯得有些吃力。
在家吃完早飯后,劉淑英夫婦要去離家不遠的果園里干農(nóng)活,為了方便照顧兒子,老兩口會把劉軍科帶在身邊。劉炳昌騎著小型三輪電動車,劉淑英把兒子扶上車斗后,叮囑他用手抓緊兩邊擋板,然后坐在他身后扶著他。為了不讓兒子感到煩悶,進果園前,劉淑英會把劉軍科安置在離果園不遠的修車行里。
“他喜歡湊熱鬧,那里人多。”劉淑英說。
在劉淑英看來,劉軍科是個聽話的孩子:
離開家去干農(nóng)活前,他會笨拙地搶著鎖門;下雨天,他會支支吾吾地提醒爸媽關(guān)窗;看見爸爸胡子長了,他還會拿起剃須刀讓爸爸刮胡子……盡管對于一個43歲的成年人而言,為父母做這些事情遠遠不夠,但劉淑英卻很滿足。
“他知道我疼他,他也疼我。”劉淑英至今仍記得,在劉軍科十幾歲的時候,她出門賣水果,中午沒能回家,幾個孩子就在家吃她準備好的包子,在吃之前,劉軍科先拿出3個包子,不準弟弟妹妹吃,意思是為母親準備的。當劉淑英從小兒子那里聽說這件事時,原本要強的她感動得直落淚。
她要一直陪著兒子慢慢變老
劉軍科幼年時,劉淑英抱著他四處求醫(yī);等他長大后,她開始背著他看病和出去“湊熱鬧”;再后來,她背不動了,就和老伴用電動三輪車載著孩子出門。
如今,劉軍科和母親的身高差不多,體重卻比母親重不少。近幾年來,每當劉軍科走路不穩(wěn)摔倒時,劉淑英覺得抱他越來越吃力了。“有幾次差點抱著他一起摔倒了。”劉淑英說。
今年1月份,因腰間盤突出和膝蓋痛,劉淑英住院了。那一次,她感覺自己老了,老伴身體也大不如前了,于是開始考慮以后誰來照顧劉軍科這個“老小孩”。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