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趙喜進報道了l958年發(fā)掘于陡山的一鸚鵡嘴龍新種—楊氏鸚鵡嘴龍。1976年,甄朔南報道了北京自然博物館1958年發(fā)現于萊陽金崗口西溝的骨骼化石中鑒定出的一種新鴨嘴龍:萊陽譚氏龍。
1974年,趙資奎和蔣無凱對菜陽的蛋化石的顯微結構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發(fā)現根據蛋化石的形態(tài)等特征鑒定為同一種的蛋化石,顯微結構之間還有著很大的區(qū)別,還可以進行進一步的分類。在此基礎上,趙資奎l975年提出了恐龍蛋化石的分類和命名方法,目前作為恐龍蛋化石研究的方法在國際上得到了認可和推廣。于2003年報道的萊陽將軍頂發(fā)現的一種恐龍蛋化石新類型:蔣氏網形蛋,豐富了萊陽恐龍蛋化石的類型。
正是由于多位古生物學界權威專家,對萊陽恐龍和恐龍蛋等古生物化石發(fā)現和研究,并取得重大進展,萊陽才一度成為學術界關注的焦點和研究的熱點。l984年中國古脊椎動物學會成立大會在萊陽舉行,這一具有里程碑式的萊陽會議,奠定了今天中國古生物學尤其是古脊椎動物學研究再度輝煌、享譽世界的基礎。 3/3 首頁 上一頁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