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塞之固,軸車不通”,至今還被大劉家岳河村當地村民用來形容沒來第一書記之前的村況。本該早就走進歷史博物館的手電筒,在2018年還是當地村民夜晚出行主要的照明工具,沒有集體收入村級工作已經多年停滯不前,這一切直到以徐濤為代表的第一書記工作組進入才從根本上得到改變。
完善基礎設施暖化人心 2018年4月份,徐濤受組織挑選和工作組同事一起派駐莒南縣大劉家岳河村。但迎接徐濤一組的并不是村民的熱情,而是來自老百姓的冷言冷語,不少村民直言這些干部來村就是為了鍍金耍嘴的。“我們入村找村民了解情況,不少村民都沒耐心聽我們說完,就直擺手說我要去干活”,徐濤告訴記者。沒機會和村民說說掏心窩子的話,徐濤帶著工作組的孫超開始埋頭改善村里的基礎設施。“我們來的時候村里流行著‘晴天不見干、夜晚靠手電、天上蜘蛛網、地上亂成片’,晚上村民出門靠手電照明,想跳廣場舞都找不到一處平坦地兒”,徐濤說。 經過徐濤的協(xié)調,村里先后籌集了不少資金,首先解決的就是村里的道路亮化問題,道路硬化問題也被提上了日程,還將村里的危舊房子拆掉改建成村里的文化廣場,用以給村民提供娛樂場地。眼看著村里的道路整潔了、夜晚的村莊也亮了,老百姓看著徐濤的眼神也明亮了,笑容也多了起來。到了2018年年底,徐濤也總算走進了村民心里,讓大劉家岳河村的村民認定自己是真的來給村里干事的,徐濤用行動打開了村民就久閉的心扉,也打開了村民與外界溝通的“路”。
興辦產業(yè)徹底拔除窮根 2019年,徐濤就將目光轉向了村里如何增收問題。曾經的大劉家岳河村,被稱為“四塞之固 舟車不通”,落后的交通條件讓這個深處大山深處的小村子產業(yè)基礎十分薄弱。村里的集體收入也只靠著村北大山上對外承包栗子林有個一萬多塊錢。開源、節(jié)流。本就不富裕的收入,節(jié)流的杯水又怎能解決車薪的問題。開源,才是解決大劉家岳河村集體收入低的根本性問題。 大劉家岳河村緊靠著大山,與遠近馳名的厲家寨櫻桃相隔不遠。所謂“好風憑借力”,徐濤在問計于民和四處考察后,決定就地發(fā)展櫻桃產業(yè)。“我們沒有種植櫻桃的技術,也沒有種植櫻桃的傳統(tǒng),所以我們決定將這個櫻桃種植承包給專業(yè)的公司”,徐濤解釋。 在村委和第一書記工作組的組織下,大劉家岳河村流轉了一批土地,投資興建起櫻桃大棚,引進大連的公司在這里種植暢銷的櫻桃,村里只收取一定的場地設備承包費。種植的品種、種植的技術、產品的市場等等一切都交給大連的公司獨立運營,但有一點村民若想學種櫻桃那公司必須教授。村民自己也可以自發(fā)地選擇種植櫻桃來增加自己的收入。 解決了村集體的收入,更重要的是需要解決村民的收入增加問題。落后的村落,吸引不了年輕人,留守在村里的幾乎都是老弱婦幼。徐濤所在的工作組又四處考察,結合村里的勞動力情況,引進了布鞋加工產業(yè)。“如今婦女不出村就能解決就業(yè)問題,現(xiàn)在村里基本上沒有閑置勞動力”,徐濤說。 2018年重新接任村支部書記的劉樹會說,時隔六年重新接任村支部書記,在第一書記徐濤的帶領下,村里的基礎設施完善了,村集體收入提高了,村里的工作也好開展了。 “下一步,我們村支部也會領辦合作社,把村子里的櫻桃、板栗種植戶組織起來,共同致富增收”,劉樹會說。
引智育材發(fā)展不斷檔 第一書記兩年的任期,對于準備大干一場的徐濤來說,時間是那么的緊張。“2019年,剛剛開始帶著村民做電商,將村里的農產品外銷出去,但村里沒有年輕人,電商都是我們在幫著做”,徐濤說。一旦第一書記任期結束,自己和工作組一撤離,村里的電商工作就會陷于停滯。為此,徐濤就開始有意識地培養(yǎng)村里自己的電商人才。在村里經營小賣部的村民成為了第一書記們的第一人選。“他相對年輕,經營小賣部能操作電腦,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徐濤說。 這只是徐濤為大劉家岳河村培養(yǎng)人才的權宜之計。在徐濤的計劃中,引進臨沂市農業(yè)學校,建立校村合作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才是解決大劉家岳河村人才斷檔的根本之計、長久之計。在徐濤的協(xié)調牽引下,將村里新建的辦公地點,除了留足日常辦公需要的場所外,其他的地方全部租賃給臨沂市農業(yè)學校用作社會實踐基地,除了收取租金增加村集體收入外,同時也為大劉家岳河村及周邊地區(qū)培養(yǎng)新農民。“只有新農民的培養(yǎng)持續(xù)不斷,才能激發(fā)村級發(fā)展的內在活力,村里經濟發(fā)展的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回到村里,解決落后老村空心化的問題”,徐濤說。 本該早就結束任期返回原來工作崗位的徐濤,因為疫情原因第一書記工作組的駐村期限延長至2020年年底。但在徐濤的工作計劃里,還有太多沒來及實施的計劃。趁著還有不到半年的期限,以徐濤為首的第一書記正在積極籌劃著將村北得天獨厚的老樹板栗進行品牌化打造,進一步提升老樹板栗的商業(yè)價值,為未來老百姓增加收入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今,村前早已通上了寬闊的柏油大道,大劉家岳河村在以徐濤為首的第一書記們的幫扶下,一個曾經落后的深山老村,正萬事俱備,蓄勢待發(fā)。 |
我來說說() |
|
上一篇:馬棚官莊村第一書記陸國祥:加快推動美麗鄉(xiāng)村建設促脫貧 |
下一篇:突降暴雨至93歲癱瘓老人被困 聊城消防冒雨營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