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理论片|国产91视频|免费簧片永久在线播放|97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1. 首頁    山東    國內    社會    教育    旅游    房產    娛樂    企訊    女人    財經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頁 > 資訊頻道 > 一線故事 > 正文
               

            高產穩(wěn)產全產業(yè)鏈發(fā)展,高里街道的小康全靠“糧”

            2021-08-17 07:49:07  |  來源:  |  作者:  |  閱讀:次  字號: T   T
             

              “麥收四件寶,頭多、穗大、籽粒飽,還有品種好,今年俺們全占齊了,平均畝產超過1200斤,又是一個大豐收!”一想起收獲的780多萬斤小麥,濰坊市寒亭區(qū)高里街道一空橋村黨支部書記張萍就喜上眉梢。

              不止一空橋村,今年高里街道夏糧再獲豐收,產量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農民的臉上都掛著豐收的喜悅。

              藏糧于地,高產穩(wěn)產有底氣

              高里街道東營村,屋新道平環(huán)境美。

              高里街道是一個純農業(yè)鄉(xiāng)鎮(zhèn),全街道11.5萬畝糧田,土地連片,渠路相通,水井均勻分布,真正做到了旱能澆、澇能排。

              “如今有了高標準農田,還有高科技帶動,過去‘望天收’的情況已不復存在,高產穩(wěn)產十拿九穩(wěn)。”獐羔埠村種糧大戶楊明龍流轉了1800畝地,他對糧食豐產底氣十足。

              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高里街道著眼于穩(wěn)住耕地數量、提升耕地質量的政策舉措接連出臺,確保藏糧于地。禹王臺村外,玉米田里一片青蔥。這1000畝地原來種的是楸樹,去年,村里將這些土地退林還田,全部種上了小麥。

              種地離不開水,但高里街道地下水位偏低,不斷攀升的澆地成本嚴重影響了村民的種糧積極性。“之前水位低、水流小,每到澆地就頭疼。”楊明龍說。今年6月高里實施引水補源工程,鋪設管道、新建進地涵等,讓白浪河水流進了高里的溝渠、農田中。水位升高,澆同樣的地,只需過去一半的時間。

              “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幅提升了土地綜合生產能力,項目區(qū)普遍實現了‘一季千斤、兩季噸糧’。”高里街道黨委書記于國臣介紹。目前高里街道已建成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10萬畝,能穩(wěn)定保障2億斤以上的糧食產能。

              藏糧于技,農民挑起“金扁擔”

              一空橋惠民合作社的社員在大豆田里打藥(視頻截圖)。

              “真是今非昔比!過去全村800多戶,種著3600多畝地,澆水、鋤草、打藥,累死人,F在本村的地不夠種,合作社還流轉了另外3個村的地,這6535畝地,只需要俺們7個人種。”張萍還是惠民合作社的理事長。

              43歲的王南是7人之一,7月8日,他正在玉米地里開著拖拉機打藥。“進了合作社后,全部機械化,別看管理的地多了,反而比自己種地的時候輕快不少。”

              現在王南的全部時間和精力都用在農田的管理上,每天到地里查看一下玉米、大豆長勢,到了該田間管理的時候,他就開上合作社的大型機械,鋤草、打藥、澆水忙個不停。

              到現在,合作社已花費200多萬元購買了包括大馬力拖拉機、收割機等在內的近20余臺機械設備。這些設備可高效率作業(yè),讓種地在一空橋村民眼里不再是一件“苦差事”。

              糧食生產出路在科技,種子是關鍵。一空橋村種的是“濟麥44”,這是一種高筋優(yōu)質麥,價格比普通小麥的市場價最少高出0.1元/斤。目前,這一品種在高里街道已推廣到1.1萬畝。

              在西南孫村孫見見家庭農場里,這里儼然是一個大田作物病蟲害試驗場。剛做完的是小麥莖基腐病綜合防治試驗。“共進行了小麥3個不同播期、4個抗病品種和8種莖基腐病防治藥劑的試驗成果,同時進行了15個特色優(yōu)質小麥新品種的對比試驗。”高里街辦副主任曹愛朋說。通過試驗示范,篩選出了小麥抗病品種和防治藥劑,下一步將在小麥生產中加以推廣應用。

              去年還在這里進行了83個玉米品種的田間對比實驗。

              以農機化為代表,高里街道增加科技投入,強化科技推廣,加大科技培訓,藏糧于技加速成為現實。

              延長產業(yè)鏈,多渠道鼓起農民腰包

              一空橋惠民合作社的石磨面粉加工車間內,工人們正緊張作業(yè)。

              走進一空橋惠民合作社的石磨面粉加工車間,工人們正緊張作業(yè)。“我們的無添加高筋面粉賣得可火了!年加工1000多噸,不用出門,都不夠賣的。”張萍介紹,打造高筋小麥產加銷一條龍產業(yè),將為合作社帶來更高的收入。

              目前,合作社已建起占地4000平方米的強筋麥糧倉和占地1200平方米的石磨面粉加工車間,合作社固定資產增值到1200萬元,實現“種植—倉儲—生產”小麥全產業(yè)鏈一體化開發(fā)。

              “2018年我們合作社股民一股分紅1500元,2019年我們的分紅達到8000元,2020年分得小一些,一股3000元,因為是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合作社不僅要考慮社員的利益,還要想著讓更多村民受益。2020年,合作社上繳村集體15萬元,今年預計上繳45萬元。”張萍說。

              “過去1斤小米賣5塊錢,現在賣到8塊,黃谷子成了‘金谷子’!”西官亭村村民程炳輝嘗到了品牌化帶來的甜頭。高里弱堿小米種植歷史悠久, 微量元素豐富,目前已形成以高里香、西官亭等品牌為主的地域特色弱堿小米品牌。品牌建設帶來實效,不少農民靠種小米開上了小汽車。

              如今,高里街道已形成以南部優(yōu)質強筋小麥種植示范基地、中部高里弱堿小米種植區(qū)、北部現代高效數字化海水(鹽堿)稻示范園區(qū)為主的糧食作物種植三大片區(qū)。三大片區(qū)充分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周邊40余個村莊的基礎農作物種植、現代高效生態(tài)農業(yè)發(fā)展,農民人均增收12000余元。

              大眾報業(yè)·農村大眾記者 郭杰 通訊員 王靜

            我來說說( 
            來頂一下
            返回首頁
            返回首頁
            上一篇:梁山:黃河岸邊結出“嬌果果”
            下一篇:臨沂:推進漁業(yè)政務改革 方便漁民辦事
             
            0
             
             
             
             
            推薦資訊
            共富車間助力群眾就業(yè)增收
            共富車間助力群眾就業(yè)
            寧陽:持續(xù)壯大林果產業(yè) 多點發(fā)力點亮綠色經濟
            寧陽:持續(xù)壯大林果產
            “青衿致遠”實踐團參觀走訪青島漢纜股份有限公司
            “青衿致遠”實踐團參
            種下“牧草綠”,治愈“鹽堿白”
            種下“牧草綠”,治愈
             
            欄目最新
            欄目熱門
             
             
             
            版權聲明   |   網站簡介   |   網站導航   |   頻道招商   |   聯(lián)系方式   |   友情鏈接
            山東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