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理论片|国产91视频|免费簧片永久在线播放|97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1. 首頁    山東    國內    社會    教育    旅游    房產    娛樂    企訊    女人    財經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頁 > 資訊頻道 > 一線故事 > 正文
               

            博興店子鎮(zhèn)走上生態(tài)強村路跟這個小紅果有關

            2021-12-02 07:22:50  |  來源:  |  作者:  |  閱讀:次  字號: T   T
             

              初冬時節(jié),瑟瑟寒風吹拂給人帶來絲絲涼意。在博興縣店子鎮(zhèn)卻是一片紅火的景象:西紅柿收獲即將接近尾聲,家家戶戶都忙著快點采摘。

              在店子鎮(zhèn),一座座溫室種植大棚整齊地排列著,四通八達的水泥路互相連通,仿佛連通每個大棚的“毛細血管”。

              作為“中國優(yōu)質西紅柿之鄉(xiāng)”,2020年,店子鎮(zhèn)蔬菜年產值達到13.6億元,其中西紅柿產值占比達到70%。

              農業(yè)農村部公布的2021年全國鄉(xiāng)村特色產業(yè)十億元鎮(zhèn)名單,濱州市博興縣店子鎮(zhèn)榜上有名,這是店子鎮(zhèn)繼2020年后,再次獲得這項榮譽。

              這顆小小的紅色果實,是如何成為點燃店子鎮(zhèn)經濟騰飛的“火苗”?

              為了解答這個疑惑,11月24日,記者來到了店子鎮(zhèn),實地探訪店子鎮(zhèn)西紅柿的“輝煌”。

              “小紅果”

              農戶種植西紅柿年收入60余萬元

              2021年店子鎮(zhèn)蔬菜種植面積已達1.7萬畝,現有標準冬暖式蔬菜大棚1.2萬個,年產西紅柿、五彩椒等鮮菜4.8萬噸。

              西紅柿、五彩椒等鮮菜除銷往北京、上海等國內大中城市外,60%以上產品出口到韓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十多個國家。

              店子鎮(zhèn)政府依靠還當地特產西紅柿申請了“博興西紅柿”地理標志商標,讓店子鎮(zhèn)成為了“博興西紅柿”的主產地。

              11月24日,在店子鎮(zhèn)大楊村村民朱愛珍的大棚內,她正忙著把剛采摘的西紅柿裝箱。

              “這是最后一點了,我這西紅柿摘下來賣得很快,基本當天就有來收的。”朱愛珍說。

              2021年是朱愛珍種植西紅柿的第18年,家中總共有15畝大棚的她,每年種植兩茬西紅柿,年產量在30萬斤左右。

              “正常價格兩元一斤,這樣一年能有60多萬的收入,今年因為降溫早,產量低了一些,但勝在行情好,也能賣到4塊左右一斤”。朱愛珍說。

              朱愛珍家中種植的西紅柿品種叫做“紅羅蔓”,汁多皮薄,口味酸甜,果大肉嫩,每年95%的產品被出口到俄羅斯。

              在大楊村,像朱愛珍這樣的大棚種植戶還有很多。據村黨支部書記楊明良介紹,現在村里有700畝土地,其中500畝土地都種植上了西紅柿,共有二十余個品種,年產值可達到3000萬元,大楊村也是店子鎮(zhèn)西紅柿種植規(guī)模最大的村莊。

              “不僅如此,大楊村還是店子鎮(zhèn)最早一批種植西紅柿的村。”店子鎮(zhèn)副鎮(zhèn)長曹茂林說。

              “敢變革”

              為改變現狀,開始西紅柿種植路

              20多年前,店子鎮(zhèn)整體的產業(yè)結構單一,普通農戶每年只有一兩萬元的收入。

              改變,從1996年開始。

              當年,店子鎮(zhèn)黨委政府決定走出去,向壽光學習蔬菜種植技術,在這之前,店子鎮(zhèn)沒有任何蔬菜的種植經驗。

              經過實地考察,同時結合店子鎮(zhèn)土地平坦,ph值偏中性適合西紅柿種植的特點,最終決定種植西紅柿。

              西紅柿。

              第一年試種時,每家每戶都抱有疑慮:”沒經驗,沒歷史,我們能做好嗎?”為了解決大家的顧慮,鎮(zhèn)政府幾位領導帶頭,先在自己家的田里種上了西紅柿苗。

              “第一年試種雖然人不多,但是當年就成功了?匆娏诵б,第二年大伙開始大規(guī)模種植。”曹茂林介紹。

              確立種植方向后,鎮(zhèn)政府決定把發(fā)展大棚蔬菜生產作為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的重頭戲來抓。

              方向有了,發(fā)展的問題也隨之出現。隨著越來越多的村民錢包鼓了起來,不少村民也躍躍欲試,但是每畝大棚平均5萬元的建設費用,卻成了阻礙發(fā)展的“攔路虎”。

              2012年,在了解到群眾因資金短缺上棚難問題時,店子鎮(zhèn)積極協(xié)調農信社、郵政等銀行,為群眾提供無息貸款,幫助群眾新上大棚,解決發(fā)展前期的資金問題。截至目前已累計發(fā)放無息貸款1000余萬元。”

              “隨著產業(yè)的發(fā)展,傳統(tǒng)大棚的缺點也慢慢暴露出來。為破解發(fā)展瓶頸,我們也在向著更大規(guī);,更智能化的蔬菜種植方向發(fā)展。”曹茂林說。

              2017年,店子鎮(zhèn)開始嘗試引進特大拱棚,并配備智能化設備,讓農業(yè)插上科技的翅膀。

              大棚內部。

              在店子鎮(zhèn)大棚內,電動軌道、滴灌系統(tǒng)、電動卷棚機、全景監(jiān)控等智能設施非常普遍,不但節(jié)省了很多人力,更是幫助村民減輕了雇傭幫工的支出。

              “我們村里這些設施的費用都是村民出一半,村集體出一半。今年在幾個大棚試點安裝了囊括地溫監(jiān)測以及土壤水分檢測的檢測系統(tǒng),試點完成以后就可以全部鋪開,等以后澆水卷棚用手機就能完成”。大楊村黨委書記楊明良向記者介紹。

              “求發(fā)展”

              打出品牌,讓西紅柿“走得更遠”

              經過20多年的發(fā)展,店子鎮(zhèn)蔬菜產業(yè)越做越大,越做越強,涵蓋了西紅柿、五彩椒、羊角蜜瓜等品類,其中西紅柿種植占比最大,在全鎮(zhèn)種植率達到70%。設施蔬菜現已發(fā)展成為店子鎮(zhèn)特色優(yōu)勢產業(yè)。

              店子鎮(zhèn)更是先后榮獲“中國優(yōu)質西紅柿之鄉(xiāng)”、“國家級生態(tài)鄉(xiāng)鎮(zhèn)”、“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zhèn)”、“山東省十大特色農業(yè)鄉(xiāng)鎮(zhèn)”、“山東省無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山東省富硒農產品生產基地”等榮譽稱號。

              引進了優(yōu)良技術,也取得了不錯的效益,如何借助優(yōu)良產品擴大知名度,占據市場地位,是店子鎮(zhèn)當前正在探尋的方向。

              長期以來,店子鎮(zhèn)的溫室大棚一直以種植西紅柿為主,但很多農戶新鮮采摘的西紅柿被沒有在當地銷售,而是被經銷商運輸到了在臨近的壽光市進行銷售,在博興價值兩三元一斤的西紅柿,在壽光卻能賣出五至七元一斤的價格,當地西紅柿雖然品質出眾,卻并不為人所知。

              這一問題反映到農民身上就是:西紅柿的定價權被別人掌控著。明明是好產品,但是,遇到市場行情不好的情況下,只能賠錢賤賣。

              為此,店子鎮(zhèn)政府采取了多種措施帶領博興西紅柿品牌打出名堂。在店子鎮(zhèn)大楊村現代農業(yè)示范園區(qū),6個實驗大棚在2021年年初剛剛建立,“這6個實驗大棚共計投資300萬元,其中兩個大棚是跟中國農科院和魯東大學合作對外開放的,主要進行新品種的選育和培育,同時對農戶的種植提供一個參考。”大楊村書記楊明良向記者介紹。

              如今,店子鎮(zhèn)大棚設施越來越先進,抗災害抗風險能力大幅提高。為打響品牌,店子鎮(zhèn)建成智慧農業(yè)數字經濟產業(yè)園,打造“臻味店子”區(qū)域公用品牌,推廣使用“博興西紅柿”地理標志商標。

              同時鎮(zhèn)政府聘請第三方運營團隊,對公用品牌和地理標志商標進行專業(yè)化運作,擴大品牌效應,利用直播帶貨,文化旅游等經營模式,農業(yè)、文化、旅游多方融合發(fā)展,推動果蔬產業(yè)提質增效,帶領農戶走上鄉(xiāng)村振興的幸福道路。

              大眾報業(yè)·農村大眾記者 劉曉續(xù)

            我來說說( 
            來頂一下
            返回首頁
            返回首頁
            上一篇:菏澤:“日間照料”解民憂 “鄰里互助”促和諧
            下一篇:山東小伙花費8年種出純天然椅子
             
            0
             
             
             
             
            推薦資訊
            共富車間助力群眾就業(yè)增收
            共富車間助力群眾就業(yè)
            寧陽:持續(xù)壯大林果產業(yè) 多點發(fā)力點亮綠色經濟
            寧陽:持續(xù)壯大林果產
            “青衿致遠”實踐團參觀走訪青島漢纜股份有限公司
            “青衿致遠”實踐團參
            種下“牧草綠”,治愈“鹽堿白”
            種下“牧草綠”,治愈
             
            欄目最新
            欄目熱門
             
             
             
            版權聲明   |   網站簡介   |   網站導航   |   頻道招商   |   聯(lián)系方式   |   友情鏈接
            山東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