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徐藝華
他戴著厚厚的眼鏡,眼里始終閃爍著對學生的熱忱;他曾因眼疾多次手術(shù),卻從未離開三尺講臺。他就是濰城區(qū)西關街道中心小學教師朱峰,一位用25年教育生涯詮釋“師者如光”的共產(chǎn)黨員。
1999年踏上講臺的朱峰,始終深耕德育一線,從班主任到大隊輔導員再到政教主任,他的腳步遍布濰城四所學校。在朱峰心中,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星辰。“有些星星暫時黯淡,只是沒找到屬于自己的光芒。”他常這樣說。
班里的一名女生因出生時高燒導致智力受損,成了校園里的“小刺猬”:她課堂上隨意離座,常常打翻同學文具,因此被大家疏遠。朱峰家訪后得知,孩子父母是來濰務工人員,終日忙碌,孩子由老人照料;匦:螅诎鄷v起女生的故事:“如果我們是她,會不會渴望多一點理解?”
春風化雨間,學生們對待這名女生的態(tài)度漸漸變了:有人幫她撿拾文具,有人主動陪她做游戲。朱峰還堅持每周與女生家長溝通,建議多抽時間陪伴。漸漸地,這名女生能安靜聽課了,看到掉落的東西會主動撿起。家長握著朱峰的手哽咽:“是您讓孩子學會了愛與被愛。”
這樣的故事,在朱峰的教學生涯里不勝枚舉:自掏腰包為雙親離世的困難學生辦“游樂場派對”;給行動不便的學生單獨開設“教室春游課”;凌晨一點在路邊找回厭學出走的學生,用耐心勸回迷途少年……
2020年,朱峰雙眼突發(fā)惡疾,術(shù)后裝上人工晶體,但視線依然模糊。他說:“只要還能看清孩子們的笑臉,我就不會停下。”如今,他依然每天穿梭在教室與辦公室之間,用愛與耐心,為更多“星星”指引方向。
“星星從不孤單,只要有人為它駐足。”朱峰用行動證明,教育最美的模樣,莫過于讓每顆暫時黯淡的星辰,都能在愛的懷抱里,找到屬于自己的璀璨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