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文學和影視的關系,莫言認為,“文學和影視絕對不能去刻意靠攏。就是說作為一個小說家,應該千方百計地逃離電影。而逃離的結果就有可能是影視追上了你。你要是千方百計地去追影視,影視可能給你一個冷冰的脊背,或者狠狠一擊,把你打得遠遠的。”
在莫言的作品中,張世家最期待《父親在民夫連里》能夠拍成電影。對此,莫言承認題材難拍的同時,坦然很多人沒有認識到這部作品的價值,“小說以山東人支前為背景,不僅場面宏大,而且人物很獨特,講述的是‘父親’以一種獨特的方式,把解放軍的軍糧一粒沒少地送到了前線,而自己帶的民夫很多都餓死了。”
寫一部有個性的戰(zhàn)爭小說
“高密東北鄉(xiāng)”是莫言用想象創(chuàng)造的領地,他說有山,就有了山,他說有沙漠,就有了沙漠。“每當拿起筆,寫我的高密東北鄉(xiāng)的故事時,就飽嘗了大權在握的幸福。”
對于《蛙》的入圍茅盾文學獎,莫言謙虛地表示,《蛙》就無所謂了,因為文學作品得獎就是一個副產(chǎn)品。“得獎了當然很好,得不著也無所謂。決定一部作品流傳的廣度和長遠度的,最終取決于作品本身的質(zhì)量!都t樓夢》沒有得過任何獎,但是流傳不衰,而很多得獎作品如過眼云煙了。”
莫言認為,國家設立文學獎,對于促進文學發(fā)展,鼓勵創(chuàng)作的激情,是非常有好處、有幫助的。“但是一個作家個人把它抬高到一個不恰當?shù)奈恢蒙?這就沒有意思了。”
對于年輕作家,莫言說,“對于文學人才的培養(yǎng)和發(fā)現(xiàn),這是不能著急的,只能慢慢等待。想在一年內(nèi)、兩年內(nèi)培養(yǎng)出大作家、大詩人,也是不現(xiàn)實的。我想,持久地營造濃烈的文學氛圍,形成文學的氣場,然后吸引更多的人關心文學、投入文學的創(chuàng)作,這對我們出人才是有好處的。”
5/6 首頁 上一頁 3 4 5 6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