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黃色彩多樣,除主色調(diào)為金黃色外,還有黃白、紫、褐、紅、黑,以及它們之間的任意組合甚至多種組合于一塊木料中;越黃大部分僅是黃色,而且偏淺,中間有時夾紫藥水顏色(這是其典型特征)。海黃畫面總體潔凈,尤如明心見性的清純山水畫;越黃畫面則感覺臟,不時夾有點點霉斑,就像初學畫者,筆墨老是不注意“滴灑漏”在畫面上。
密度(毛孔)
海黃比重總體不如大葉紫檀、小葉紫檀,可與酸枝接近,但比越黃密實,比重大。因此,海黃橫切面毛孔細小于越黃,縱切牛毛紋細小于越黃。但包括許多行家、經(jīng)營者,都把密度給絕對化了。實際上,有時候海黃毛孔要粗大于越黃,比如長在地底下的根部,由于吸收水份之需,毛孔則粗;長在石灰?guī)r、少泥土的石縫間,由于體內(nèi)油性被石質(zhì)反抽,毛孔也大;長在水土豐茂、陽光充足的沃野上,因生長快,毛孔也大些。
手感
海黃經(jīng)高標號砂紙打磨、拋光后,其手感在所有材質(zhì)中都堪稱天下第一。蓋因其毛孔細、油質(zhì)多、柔韌性好,材質(zhì)可不按走向隨意裁切而不起茬之故。觸之綿綿的、滑滑的,象撫嬰兒肌膚,直至手起癢,這也是海黃深受喜愛的主因之一。而越黃在以上諸點均明顯遜色,因此撫摸時,略為發(fā)澀,會掛手,甚至可以感覺有顆粒、有凹凸。
因為比重較大,海黃掂在手中有沉甸感;而越黃則顯得輕飄些。
瑩光
海黃體內(nèi)含豐富油質(zhì)。因此,打磨后光潔度高,有玻璃面之感。拿在手上搖晃,或隨著視野挪移,面上瑩光會騰挪閃躍。因此,其外表常如綢緞面,瑩光閃爍明顯;越黃油性要低于海黃30%左右,由于油性達不到瑩光閃爍的“臨界點”,所以很少能有如此的瑩光閃爍(小葉紫檀甚至酸枝,有的也有局部呈綢緞面,也有瑩光)。還有,海黃由于生長環(huán)境惡劣或受強臺風搖曳或受石頭擠壓,枝干歪來拐去,在這樣地方都會有褶皺紋;越黃則較少見,即使有,也不生動。 2/2 首頁 上一頁 1 2 |